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邻里也可能因为一些小矛盾就结下“大梁子”。近日,建昌县司法局成功调解一起土地纠纷,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矛盾根源:两家开荒争地界
“赵某和黄某都是我们村的村民,但不同组,两家的耕地是毗邻关系。两个人都是‘爱地如命’的人,原本两家分得的承包地之间有七八米宽的荒坡及排水沟,各不相扰。但赵某和黄某逐年开荒外展,开着开着就挨上了。这矛盾就产生了。”该村村干部介绍说。
矛盾激化:垒墙拆墙起冲突
两家多次自行协商未果后,赵某就在边界处垒起小墙,黄某知道后就将赵某垒的小墙扒掉。乡、村多次调解始终未达成协议,双方各执己见,毫不让步,两家人因地界问题矛盾积怨逐渐深化,并有朝着激化方向发展的苗头,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赵某前脚垒墙,黄某后脚就拆,更严重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感觉事态发展不明,建昌县要路沟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向建昌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寻求帮助。司法局立即组成由副局长倪守友和张玉峰带队的民调小组,前往要路沟乡,在乡、村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踏着泥泞的田间小道到纠纷现场指导调查调解工作。
调解现场:和平沟通矛盾消
当调解小组赶到现场时看到,一堵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小垛墙两侧,是两片已经出苗的玉米田,每片地最靠边的一根垄,都紧挨着垛墙。这一条“楚河汉界”就是两家矛盾的爆发点。两家人还在边界处吵吵嚷嚷,谁都不肯让步。调解人员经过调查、研判后,分别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就在地头,对赵某夫妇、黄某夫妇分别进行劝解。
事实上,两家人每次的“沟通”都是吵,因此根本没可能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站在两家人中间,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张玉峰也发现了两家“不在一个频道”的说话方式。因此,他控制住两家人的情绪,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家诉求,把话说全、说清楚,让两家也都有机会听清楚对方的诉求和想法。
本来,两家人一直都觉得自己吃亏了,这样把话说出来后,“憋屈”的感觉顿时减弱了很多,张玉峰和倪守友又跟他们讨论起“因为这点地闹这么大阵仗值不值”的问题,并以真实案例讲解事态发展下去的严重性。
经过以情感化、以案教育,双方当事人从互相辱骂,到逐渐放宽心态,和平沟通。
见两家的态度终于缓和下来,调解人员又趁热打铁,综合考虑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制定了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各退一步”调解方案。并组织协调为两家纠纷地段划界、定桩、拉线、挖墙基,现场指导双方一起垒上地基石。双方当事人言归于好,矛盾消弥,案结事了。
调解人员现场调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