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记者陈国东
“谢谢警察同志,你们不仅帮我们找到了肇事司机,还组织协商赔偿的事,真是辛苦你们了!”8月11日,一起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亲属将印有“破案神速显警威、真情服务为人民”的锦旗送到了承德市公安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对民警连续奋战10天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表示感谢。
闻警即动迅速立案
7月31日22时15分,承德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双桥区水泉沟镇高庙村四道沟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年轻男子受伤倒地,其驾驶的摩托车损坏严重,肇事车辆在发生事故后未停车便逃离现场。
接警后,付海涛、孟岩办案组警力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期调查。
现场系一大型丁字路口,道路较宽,事发时间已近深夜,往来人员车辆稀少,无现场目击人员,地面除了一辆损坏严重的摩托车外,还残留了部分车辆碎片及一些血迹。
现场勘查完毕后,民警立即赶往医院对伤者庄某进行了询问。伤者系腿骨骨折,身上多处擦伤,意识稍显模糊,酒精测试显示其为酒后状态,其对于事故过程及逃逸车辆并不能提供有效的线索。
次日,该案件经大队长何梦飞审批后立案,移交至侦逃中队刘竞岳办案组进一步调查。
迷雾重重警心灼灼
案件侦破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民警立即调取事故路段的公共视频,但遗憾的是,由于近期城市道路改造整修,该路段附近的公共视频处于故障中,不能为侦查工作提供任何的帮助。
侦逃中队民警们并不气馁。在随后的工作中,民警经深入的摸排调查,终于在事故现场较远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公共视频。但由于此视频年久老化,像素较低,离事故地点较远,仅能够反映事故发生的经过,并不能提供肇事车辆的外观、号牌等关键信息。
虽然无法提取到关键信息,但民警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肇事车辆在事故发生前是从视频画面的角落起步的,说明该车之前一直停在这里。于是,民警又将视频时间往前调整了一下,发现该车是当日19时零5分由四道沟方向驶来停在该处的,且停车时,旁边正好经过了一辆公交车。
随后,民警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公交公司,找到了当时那辆公交车。可是该公交车的司机并不记得这个细节,于是民警又调取了该公交车的行车记录仪,虽然画面仍然很模糊,但是结合现场遗落的车辆碎片,这段视频让民警们确认了肇事车辆的车型:一辆黑色的北京现代牌伊兰特轿车。
肇事车辆由四道沟方向来,又往四道沟方向返回,理论上必然会经过距事故现场约两公里处的一个交通卡口。于是,民警们翻找了事故发生前后时间段该卡口的所有照片,但并没有发现与肇事车辆型号相符的车辆。鉴于此,侦逃中队民警决定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路由刘竞岳带人前往四道沟周边进行走访及地毯式搜索,另一路由刘贺杰负责扩大对周边卡口检索范围。
经过对卡口巨量照片的检索分析,民警们终于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五天凌晨4时,于四道沟卡口的视频画面中,发现了一辆异常车辆。该车遮挡着号牌,车身黑色,是与肇事车辆同款的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民警们分析研判后确定,该车有重大嫌疑。
“车海捞针”锁定“元凶”
如何确定车牌号,找到该车,成了接下来案件侦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案组在商讨过程中,刘贺杰想到了曾经应用过多次的“车海捞针”技战法,马上反馈给了大队。何梦飞立即联系了支队科技处,在履行完相关手续后,科技处的刘欣烨为事故处理大队提供了全市范围内同款车辆的基础数据。接下来,就是对数千条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和筛查。
经过数天的筛查工作,民警终于发现了一辆与嫌疑车辆高度相近的车辆。该车有条件在未经过卡口的情况下到达事故地点,且行驶时间上也高度吻合。于是,刘竞岳直接联系了该车的所有人崔某。电话中,崔某言辞闪烁,前言不搭后语,在民警要求核验其车辆时,崔某也不太配合。之后,在民警的一番释法说理下,崔某终于说出了车辆停放的位置,并承诺会到交警队说明情况。
8月10日15时许,民警根据崔某提供的位置找到了还未修理的嫌疑车辆。该车右后部有明显损坏,经比对,该车损坏部位与事故现场遗留的车辆碎片完全吻合,可以确定该车就是“7·31”交通肇事逃逸案的肇事逃逸车辆。与此同时,肇事驾驶人也及时到案,并主动交代了其肇事逃逸的事实。至此,案件成功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