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生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倡廉 > 向“最美家庭”学什么

向“最美家庭”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30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最美家庭”里,有最美的故事,也有最美的家风。

  伴随着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揭晓,很多人从100户“最美家庭”的故事中,不仅看到向上向善的力量,还有优秀家风的传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放飞人生梦想的起点。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是,家庭教育蕴含着世界上最真挚、最深厚的父母之爱。

  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美在哪儿?他们既普通又不凡,是良好家风、家教的社会性示范,是对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深刻解读。

  向“最美家庭”学什么?学习他们逆境中的坚强,学习他们平凡中的奉献,都化为照亮前路的光、温暖社会的热。

  齐蕴光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父亲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受伤,双目失明,但自学盲文和推拿按摩服务他人。母亲就是父亲的眼睛,除了照顾生活,每天为他读书读报,让父亲了解新鲜事。父亲的故事深深影响着齐蕴光。如今,全家培养出四位博士,都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

  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好家风,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家庭成员。

  一家三口,都与农业结缘。丈夫赵京献长期奋战在林果科研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妻子秦素洁获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正是受父母的影响,儿子赵泽昭现在是一名博士生,立志为中国农业贡献力量。

  从陈玉文的家里,走出180多个孩子。她的“爱心小屋”给处于困境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快乐园地,让他们被爱包围,不再孤单。

  文明新风,从一个个“小家”传播出去,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单会贤家庭,通过网络销售助农、惠农,让农民收入节节高;何淑艳家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6700余户家庭走上致富路,吸纳近30名残障人士就业;李建泉家庭,建大棚、搞采摘、拓渠道,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到“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传统美德,在一户户家庭中传承下去。(薛惠娟)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11/29/content_926984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生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