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载着宁夏自然资源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大巴车一路向南,从银川市出发,途经吴忠市、固原市,为科普资源较为匮乏的乡村地区送去一场又一场科普盛宴。
近年来,我区科普活动正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只有创新理念和形式,跟上科技创新的脚步,才能为公众“解渴解忧”。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不断探索新的科普形式和方法,丰富科普服务项目供给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利用“互联网+科普”新模式,讲好自然资源故事。针对社会热点抓住科普需求,加强“沉浸式”“体验式”的用户思维,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加强科普资源数字技术的研发,打造具有原创性、趣味性的优质科普作品。截至目前,已研发国家版图拼图比赛、国家版图知识竞赛2个科普互动游戏,取得国家版图知识宣传员“图图”IP的商标注册权及衍生作品著作权。制作出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员“图图”、地下水代言人“小水滴”等卡通形象为代表的科普系列动画片8部,其中,《如果地图会说话》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普短视频大赛优秀奖、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宁夏2021科普作品“典赞·传播奖”优秀奖。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注重科普形式多样化,结合展览、教育活动、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构建“1+3+N”年度科普活动矩阵,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结合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3个关键时间节点,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普品牌的传播效能。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科普宣传手册,捐赠科普图书、教具超过30万册,线上线下吸引近百万公众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