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楼”,装修、家具等商家的推销电话就接踵而至,不少新业主不胜其烦。那么,这些商家是长了“千里眼”还是“顺风耳”,你的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的?近日,阳江阳西县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倒卖业主信息的案件。
李某在家装行业做销售,2022年至2023年,李某利用工作便利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非法获取多个楼盘的业主信息。为物色买家,李某又加入各种行业的微信群、浏览网站等寻找商机。至案发,李某共向家装、贷款、中介等多个行业出售或者交换业主信息一万余条,非法获利一万余元。
2023年4月,公安机关在对房地产领域开展风险排查时,发现一家按揭公司的工作人员电脑里存放了大量业主信息,顺藤摸瓜找到了非法倒卖业主信息的李某,并将其抓获归案,李某退缴了全部违法所得。
据李某供述,他的“上家”既有工作中接触到的同行,也有房产中介、银行贷款、广告、建材等各行各业的人员,行业内买卖、交换业主信息是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式。
阳江阳西县法院生效判决认为,李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及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李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经办法官指出,业主信息包含了房产信息和身份识别信息,是公民的重要个人信息,一旦被非法获取,不仅会给业主带来生活上的困扰,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诈骗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装修公司……这些能够批量掌握业主信息的单位,都有可能成为业主信息泄露的源头。
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在此提醒相关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切勿因一时贪念泄露业主信息,招致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