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沈阳市司法局联合沈阳市纪委监委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暨“清风执法”专项监督工作,司法行政与纪检监察联合执法监督是沈阳市创新的执法监督形式。执纪问责与执法监督的有机结合,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行政裁量基准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的全面推行,使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近期,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对沈阳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单位存在转移固体废物出省利用未报备的违法行为。鉴于该单位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生态环境部门对该单位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帮助企业完成违法行为整改。
“包容免罚”当好“店小二”
“我是外地人第一次来沈阳办事,开车不熟悉道儿,结果进入了逆行道路,真没想到沈阳交警对我予以免罚了。下次我一定会注意道路标识,不违法。”外地司机张某说。
据悉,沈阳市司法局推出“从轻行政处罚清单”“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以包容免罚清单为例,自发布以来,共计免罚个人86万余人次、企业1560家,合计免罚金额1.16亿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发展环境,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宽严相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通过观摩庭审,让我们完整学习了庭审流程,有效强化了执法过程中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新入职行政执法人员李某说,“观摩结束后,我们又到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并与资深律师就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开阔了办案视野。”
为积极适应新形势下行政执法环境的变化,让教育培训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沈阳市司法局组织全市新入职行政执法人员分批次到法院系统进行跟案见习,通过集中授课、观摩庭审、案卷查阅等方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技能技巧、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不仅如此,该局还梳理汇编各行政执法单位发生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人民群众反响较大、网络热议的个案,组织全市行政执法单位通过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同时,以本单位本系统发生的个案问题为教育题材,开展以案示警活动,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理念。
建章立制推动执法规范化
沈阳市司法局将强化制度落实贯穿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全过程约束行政执法行为。
修订、完善《沈阳市全领域包容免罚清单》《沈阳市从轻行政处罚清单》《沈阳市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行政裁量权工作规定》等制度规定;起草《沈阳市行政执法检查规定》,适时开展征求意见工作;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规定》,对执法局、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水务局和农业农村局6家执法单位报备的62卷重大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审查,确保重大行政处罚公平公正,针对突出问题和频发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15项,进一步推动执法规范化工作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