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生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民主法制 > “无声”调解,让聋哑人“听见”公平之声

“无声”调解,让聋哑人“听见”公平之声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 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在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犀港村村委会,被告向法官伸出拇指,弯曲两下,“秦法官,王某某是在向你表示感谢呢。”手语老师解释道,明白过来后,秦法官连连摆手,让手语老师传达,“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原来,黄沙法庭近日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案件,被告王某某与毛某系一对聋哑夫妻,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本案事实真相,充分保障聋哑人的诉讼权利,黄沙法庭特意从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聘请了一名手语老师担任本案的翻译人员,为被告夫妻与承办法官、原告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2019年,王某某与毛某想做点投资,但手头资金不够,便向朋友张某借钱。同为聋哑人的张某爽快的答应了二人的借款请求,并从自己的岳母阮某那拿了6万元借给了被告,同时被告向阮某出具了借条。刚开始被告还能按时付息,但在陆续偿还了一年的利息后,便再未还款,阮某无奈只能起诉至法院。

  考虑到该案诉讼主体的特殊性,且案情简单、争议不大,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尽快化解纠纷,秦法官并没有坐堂庭审,而是在征得原告诉讼代理人的同意后,对该案展开调解工作。

  “不用担心,慢慢来,如果同意的话,您就比一个OK。”考虑到法律术语的翻译难度,被告夫妻的理解能力,在调解过程中,秦法官特意放慢语速,给予充足时间让翻译老师与被告夫妻交流。

  “王某某说他们生活困难,前期给付的利息能不能用来折抵本金,且后期不再支付利息?”有了手语老师的加入,法官和被告夫妻实现了无障碍沟通,确保了被告夫妻的意思表达能够准确无误地反馈给法庭,但因原被告双方对借款利息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后经秦法官的反复协调和多番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之前给付的利息不能用来折抵本金,但是可以分两年还清6万元本金,且之后不再计算利息。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就这样圆满化解。

   稿件来源:咸宁政法、通山法院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fzjs/49627.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生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