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法治生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民主法制 > 突出党建引领 强化联动融合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突出党建引领 强化联动融合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3-07-30 来源: 西藏长安网 作者:佚名

  编者按

  按照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坚持典型引路的指示,7月2日,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现场推进会在山南市召开,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江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四个创建”,加快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近期,区党委政法委将陆续推出全区七地市基层治理工作的经验,进一步交流做法,启发互鉴,引领带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基层治理工作能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区党委政法委有力指导下,山南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党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决策部署,立足实际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保稳定、防风险,践行宗旨转作风、抓落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形成的“党建+网格+数字治理”等治理模式,得到区党委的充分肯定。

  一、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高站位推动。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市第二次党代会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区前列作为“六个走在全区前列”的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安排。6月21日,就贯彻落实君正书记在山南市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期间,对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及时召开市委二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基层治理工作,审议通过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举措、推动落实。坚持高标准建设。推行“党建+治理”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区市两级党建示范点129个,创建评选标准化“八星党支部”190个。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党小组建在单位楼栋,组建网格党组织2194个,党的组织覆盖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进一步发挥。坚持高水平联动。坚持全域治理、全员参与,将辖区单位企业、“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强化资源和力量统筹、部门之间工作联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细化网格设置。根据城镇社区、农牧区的地域差异、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调整行政区划,明确城镇社区网格标准,农牧区实行小村“一村一格”、大村“一组一格”,科学划分网格,通过细化工作网格,缩小管理单元,拉近服务距离,把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末梢。整合力量资源。合理设置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消防员。组建群防群治组织、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提升服务基层水平。优化服务管理。建立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明确党员干部至少在1个网格中开展服务,对需要网格内单位协调的事项,由社区“吹哨派单”,相关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进数据互联一体化。将乡村综治中心、学校、寺庙、加油站、党政机关、公共场所等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并网,打破地域、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随时应答、双向互通,实现指挥调度“一张网”全覆盖,使治理更加便捷、精准、高效。推进治理平台实体化。统筹基层治理资源和力量,推进市县乡村综治中心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集成、事项分流处置、综合调度,高水平推动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进服务群众便利化。整合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功能,全面推进“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最大限度为各族群众提供便利。深入细致做好农牧区留守儿童、妇女、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原文链接:https://zfw.xzdw.gov.cn/zfdt/zhzl/202307/t20230726_3812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生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