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您好,您的课程退费还未及时领取,名额有限,过时未领取将视为自动放弃。”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快递或短信?7月24日,宜都法院法官袁昌桂收到这样一份快递,随后,她扫码进群“卧底”,揭露“培训退费”骗局。
当天,宜都法院刑事庭法官袁昌桂收到两封陌生快递,封面标着“饰品”标签,拆开却是一纸“公文”。公文里,抬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方是某培训机构的退费公告。
面对这“高端权威公告”,袁昌桂一眼识破。她决定“假意中计”,深入“诈骗群”探究“培训退费”的具体诈骗手段。
袁昌桂用QQ扫描二维码添加了退费客服,随后被客服邀请进入一个退费群,按照群内发布的退费邀请创建了账号,提供了手机号码。
随后,群管理员私下联系其下载退款APP并绑定银行卡。
“至此,我已清楚其后续步骤,被诈骗分子会要求提供验证码等等。”随后,袁昌桂不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并发信息到群里提醒其他成员警惕诈骗。结果,她被群管理员踢出群聊。
法官介绍,类似退费骗局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快递撒网,诈骗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培训机构,邮寄虚假退费公告,谎称办理退费,诱导当事人通过QQ、微信添加诈骗客服;其次,骗取信任。被害人添加诈骗客服为好友后,诈骗客服会将被害人拉入群聊,群里诈骗分子会谎称被害人报名的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并出示相关“文件”,同时群里会有诈骗同伙伪装学员,声称自己已经退到钱了,出示退款截图以加大可信度;最后实施诈骗。骗取被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要求被害人下载退费APP并注册,通过该APP获取被害人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将被害人的银行账户资金转移,或者诱导被害人在退款APP中投资退费。当被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诈骗分子会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缴纳保证金”等各种理由拒绝提现,并要求被害人继续投入资金,直到被害人发现被骗。
(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袁昌桂)
稿件来源: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