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司法警官学校围绕贵州司法行政系统的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秉承“植根司法行政,服务司法行政”办学理念,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扎实推进警官教育培训及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学校现有在职在编干工110人,设教务与科研管理科、监狱业务教研室、法律法治教研室、社区矫正业务教研室等19个科(室)。十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万余人次,2018年省司法警官学校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师资队伍素能建设,着力提升培训教学时效性
以党建工作“品位书香”为载体,省司法警官学校以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知识和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定位教师自身继续教育,每年开展岗位大练兵和技能大比武,形成练兵常态化机制。每年出台“品味书香学习计划”,并与年度学习教育培训计划相互融合,搭建良好读书平台,鼓励民警教师按需选择书籍,积极提高文化素养。
设立英模教育长廊。以学校池边长廊为载体,以《司法行政百年英模谱》贵州英模和全省政法系统英模等23名代表,打造校内英模长廊,供师生观摩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弘扬英模精神,向英模致敬,掀起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热潮。
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安排教师到基层司法所、监所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导民警提升学历、承担重大课题,强化教师集体备课,每月开展教学分享会和听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68人,在读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36人,本科学历 32人。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所有自主培训,紧密结合司法行政机关“三大职能”“七大板块”工作,立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贵州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开设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世情国情、意识形态、中国之治、从严治党、警察训词、民法典等相关内容的课程,涵盖依法治省、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各领域。如《新时代贵州精神》《疫情大考,更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实战性。
强化管理,着力突出“警”字特色
严格实施“六化”管理,即言行举止规范化、警容风纪整齐化、课堂守纪严格化、内务卫生整洁化、服从指挥绝对化、警苑文化高雅化,强化纪律约束认真执行以中队区队为单位的板块化管理模式,开展学员一日生活制度管理。
夯实组织建设,学员管理实行两条线,一条线是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管党支部及属下的若干党小组。校党委委员深入党小组开展党建工作,实行党建管理扁平化,充分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条线是实行班主任管理下的自治管理。
以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为手段,对学习、训练、生活等细节提出严格要求,坚持用人民警察的标准对培训学员实施以“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为核心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四心”警务化管理,并将警务化管理贯穿于人民警察晋升培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全省退役军人党员示范培训等,获得省委组织部等上级相关部门一致好评。此外,启动新录用人民警察警衔首授培训改革,加强警务技能训练,在每一期警衔首授培训期间开展长途拉练、紧急集合等。
同时创新寓教于乐,每期培训都安排有读书会、演讲比赛、拓展训练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强化管人办事,着力提升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以校办公室牵头抓总,教学、学管、后勤部门密切配合的培训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主体作用,制定外请师资管理办法、司法行政系统培训学员手册,内容涵盖警衔首授和警衔晋升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及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14项,警务培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班主任,确保教学与警务管理不脱节。
优考评,结合目标绩效管理实施培训工作统筹管理,细化责任,坚持学校各部门联动,科学考核,强化奖惩。
建流程,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细化量化到每名教职员工身上,把培训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抓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强化多元培训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自主培训以本校专兼职教师为主、适度邀请少量校外师资为辅,协办培训在主办单位适度邀请校外师资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本校专兼职教师授课,让专兼职教师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改进授课方式方法。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案例教学、互动访谈、情景式教学、经验交流、座谈讨论等,增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施“借脑”战略,通过聘请政策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实务部门工作者、省委党校、省直工委、省司法厅等相关部门及大专院校教育专家,为不同层次的培训学员开展讲座,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培训点多面广的教学难题,实现教育培训内容“全、新、专、深、实”。
加大与监狱、戒毒所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形成以学校、监狱、戒毒所双向互动的“校狱(所)合作”理论实训基地。采取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技能竞赛、校外教学岗位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实现“教、学、练、战”四个环节融为一体。
实行警学一体教学方式,先后在多家监狱单位开展《监狱民警单警装备的使用操作》培训,提高干警规范单警装备的佩戴、掌握使用个人防卫与控制技术;开展特警警务技能培训及罪犯打架斗殴事件处置演练,提升干警在接警后快速出动、临场反应、技战术发挥、团队协作配合,实战意识;开展警察礼仪培训,加强干警社会交往、执法执勤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强化理论研究,着力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
与省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合作,积极参与《法治贵州》邀稿、编辑和调研、合作申报课题等工作。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采取征集课题、择优立项确保研究成果直接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提供支撑,涌现出一批理论成果,如《罪犯教育艺术》(专着)经中国监狱协会学术委员会成果鉴定,被评为“优秀重大课题”,在全国教育矫正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校教师参与撰写的《服刑人员管理对策的研究》《新时代警察专科学校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高等教育方式思考探究》《我国假释问题研究及制度设计》等论文均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大大激发了教师创新动力及理论研修的热情。
推进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科创项目申报相关工作,为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在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教育培训事业留下了坚实的耕耘足迹,谱写了优美的育人乐章,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下一步,学校将忠诚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奋力推进新时代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