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司法局以“为未成年矫正对象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目标,聚焦监督管理、心理辅导、帮扶教育三管齐下,成功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实现梦想,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初见:不服管教 矫正意识淡薄 初见未成年矫正对象小鹏,一米六多的身高,满脸稚气,言行举止中却透露着叛逆,遮住半张脸的头发被漂成了扎眼的黄色。小鹏尚未成年,有强烈的个人自尊,表面看似坚强,实则内心脆弱。违法犯罪后,他因自责、愧疚、不服气等各种心理作祟让他有意自我封闭,对社区矫正也存在下意识的排斥心理。入矫谈话中当被问到是否有悔罪认罪的想法时,他并未意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更没有树立起接受矫正的正确意识。 成长:温情帮教 积极接受矫正 矫正期间,工作人员结合小鹏的性格特点量身定制精准心理矫治方案,开展了针对性的矫正工作。通过周期性的心理咨询、沙盘游戏疗法,缓解小鹏紧张情绪。向小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升其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养成良好品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小鹏冲动违法行为与小鹏家长疏于管教、监护不当有直接关系。于是,司法局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内容,结合小鹏个人特点,对家长提出了日常教育的意见建议。系统学习后,小鹏家长感慨到:“以前总认为孩子犯错,只是年龄小不懂事,现在认识到,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尽责,以后一定要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最终在工作人员耐心的疏导和帮助下,在心理辅导的感召下,通过对孩子、家长的双管齐下,细心帮教,努力帮助了小鹏转变自我,改善认知,完成蜕变。 蜕变:迷途知返 重新回归校园 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小鹏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小鹏仿佛“脱胎换骨”。在这一年多的矫正期内,小鹏顺利通过了高考,并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每月定期书写思想汇报,积极主动参加公益劳动,全程配合矫正工作。在最近一次的谈心谈话中,小鹏剪去了他的长发,主动向我们分享了考取心仪院校的喜悦,还提到现在的他会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现在的小鹏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了深刻反思,对自己生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现在不仅学法、守法,更会用亲身经历劝别人守法,与其说社区矫正的日子是一种约束,不如说是一种磨砺,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帮他逐渐褪去曾经的浮躁与无知,慢慢沉淀了成熟与稳重,责任与担当。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小鹏与学校沟通决定在明年2月解矫后回归校园,迎接崭新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