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亮点采撷
“有事找警察已深入人心,但每日110的接警量中,有50%都是家庭、邻里关系等民事纠纷。‘两联动双对接’评理说事新模式建立后,评理说事员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真是帮了大忙!”采访中,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东湖派出所社区民警祁长军告诉记者。
祁长军口中的“两联动双对接”是沈阳市浑南区司法局今年2月依托评理说事资源创新探索出的工作模式——由司法所引领专职人民调解员、评理说事员、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组成评理说事先锋队,与派出所、街道社会治理办对接联动,共同参加矛盾纠纷类警情案件及街道信访案件化解工作,避免次生矛盾发生,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两联动双对接”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收获了什么效果?记者日前来到浑南区进行采访。
民警与评理说事员讨论警情处理情况。
民警说事员联手
实现情理法合一
“这是警情推送微信群,每天110接警后会根据案情和所属社区,@司法所推送给评理说事员。”祁长军拿出手机对记者说。“针对有可能是民事纠纷的警情,评理说事员会随同民警出警,配合民警进行现场调解,不能当场解决的,我们及时登记备案,做好进一步处理安排。”浑南区东湖街道紫提东郡社区专职评理说事员佟韦鑫说。
“你看这个案例就是我们联手一起处理的,民警讲个理,评理说事员说个情,这样一联手问题就解决了。”前不久,居民吕某称自家老人身患多种疾病,靠吸氧机维持生命,但楼下一小伙儿说他家扰民,经常去找他,导致老人无法静心养病。“接到此警情后,我立刻在微信群里推送,评理说事员第一时间跟我来到吕某家中。开始时吕某情绪比较激动,认为楼下的年轻人不能体谅他家有老年患者的难处。我们一起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吕某终于敞开心扉,表示可以共同寻求解决办法。”祁长军说。
小事当场解决
大事组团联动
“两联动双对接”不仅在参与派出所接警并协同处理警情方面发挥了作用,在街道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方面也功不可没。
“一般的邻里纠纷,我们评理说事员去家中,耐心听、细心问、暖心说,矛盾纠纷就唠开了,比如前不久因噪声问题产生的纠纷,我分别跟楼上邻居收集噪声情况,后续与当事人承诺如果有噪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沟通,最后予以调解。”浑河站东街道彩霞社区专职评理说事员刘家华对记者说,“但遇到信访案件,司法所就会带领评理说事员、律师,会同街道信访工作人员组团调解。”
浑河站东街道王士村村民老陈因户口迁出又迁入,产生了“是否为村经济组织成员”的疑难问题,他就此事多次到街道讨说法。“为给老陈满意的答复,我们调动律师力量对事件进行专业的法律分析。”浑河站东司法所所长杨宇说,“在找到相关法律规定后,司法所联合街道评理说事站、街道综治办、王士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及其家属等召开了评理说事会议,邀请律师结合村集体决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老陈的诉求予以专业解答。老陈虽仍心有不甘,但在法律面前和多方劝慰之下还是坦然接受,并对司法所、律师的专业解答表示信任和感谢。”
自上而下化解
实现高质高效
“以前,矛盾纠纷线索大多是通过‘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在基层百姓身边发现并自下而上化解。现如今,不少矛盾纠纷线索通过司法所在派出所和街道社会治理办获取并自上而下化解。”浑南区司法局副局长高飞说。
高飞介绍,通过“两联动双对接”模式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化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条线结合,组织社区评理说事员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定期入户走访、排查上报,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了“人人都是评理说事员”的工作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浑南区“两联动双对接”模式成效初显,今年1至8月份,各司法所协同处理矛盾纠纷类警情495件,参与包保信访案件走访70次,息访50件;全区各评理说事站、点共开展诉求问题排查3938次,收集到群众的诉求、意见、建议等总计3842条,完成评理说事议事3810件,办结率达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