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地处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因丹顶鹤闻名遐尔、蜚声中外。这里还是世界A级湿地、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鹤舞向海”(即到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丹顶鹤)更是被评为“吉林八景”前三甲。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三大基地一大品牌”,为了让向海这个文化旅游品牌再添魅力,通榆县公安局向海派出所依托“四个三工程”,积极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鹤舞向海”优美画卷增光添彩。
平安建设 因地制宜
“三项工作”打造平安辖区
向海蒙古族乡地处通榆县西北部,地理位置特殊、情况复杂。为实现“基础牢、发案少、治安好、社会稳定、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向海派出所多措并举,着力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打击工作主动。采取刑侦、森警等多部门信息共享、联合作战等方式,实现精准打击。2021年12月14日,向海派出所通过所队联动,成功侦破一起多人蓄谋已久的购牛赊牛诈骗案件,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数抓获,并在第一时间找回变卖的40头牛,为群众挽回40余万元经济损失。
巡防工作延伸。向海派出所开展多种巡逻模式,成立了16支义务巡逻队,实现向海乡16村全覆盖。白天,义务巡逻队在本村和邻村交叉巡逻,实行联防机制,有效预防了“盗抢骗”案件的发生;夜间,民警开展不定时、不定点巡逻,确保村屯安全稳定。
联动工作见效。为充分掌握辖区治安情况,向海派出所依托网络资源,建立了“治安防控”工作群,遇到突发警情时,工作群和农村“大喇叭”同时发布预警信息,形成村屯内外群众联防联动之势。
党建引领 鼓舞斗志
“三个工程”凝成战斗堡垒
打造爱警惠警工程。向海派出所秉承“民警、辅警都是警”的理念,对辅警“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及时解决辅警遇到的困难。辅警王文海的孩子患有重病,长期在家中看护。为了给孩子治病,王文海家中早已债台高筑。得知此情况后,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自发捐钱捐物,尽己所能地帮助王文海一家。
打造党建文化工程。向海派出所在办公场所打造了“党建引领墙”,为党员民警、辅警“学理论、上党课、谈思想、交心得、比学习、评先进、展风采”提供了平台。
打造“三无”工程。向海派出所实行“一事一奖、一事一惩”措施,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形成了“人人争先进、人人靠实干”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所实现了连续3年无投诉、无涉警访、无违纪的“三无”目标。
化解矛盾 瞄准焦点
“三个加强”融入日常调解
加强民族团结。向海蒙古族乡是少数民族乡,除蒙古族外,还居住着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向海派出所通过工作群,适时发布各种关于民俗民风、民族团结的内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向海蒙古族乡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毗邻矛盾调解。向海蒙古族乡有8个村毗邻洮南市,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向海派出所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方便村民及时在群里通知民警前往调解。
加强疑难问题调解。在纠纷调解工作中,遇到专业性较强的纠纷,向海派出所与司法所联合办公、共同调解,保障执法公正性、专业性。2021年4月,为尽快化解一起土地纠纷案,向海派出所主动介入,联合司法所一起劝解双方当事人,并提出解决办法,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矛盾纠纷得以完美解决。
便民服务 聚焦民生
“三个举措”构筑友谊桥梁
推行阳光警务。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实行办事指南和服务流程全部墙上公开、网上公布,精简办事程序,增强群众认同感。同时,认真落实便民服务措施,优化规范窗口服务,每日开展自查自纠。
推出上门服务。大力推广“预约办理”、上门服务,力争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到“一窗口”就可办理所有业务。同时,借助“百万民警进万家”实践活动,在开展“一标三实”采集、“盗抢骗”宣传时,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推出便民警务。在没有特殊任务的情况下,全体民警下沉到“警民联系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10月,“警民联系点”接到一名女子的求助,称自己的女儿于近日不慎将身份证丢失,因考试需要用到身份证进行网上报名,非常焦急,希望予以帮助。得知情况后,民警主动到学校将陈某接到派出所,为她补办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