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好一派丰收景象。
“你好,我们现在出发去你那里,咱们联合检查一下麦收准备情况。”“好,我在北码头村等你们。”卫辉市纪委监委专项督导组组长苏国立与城郊乡纪委书记李中轶打了通电话,车子在无垠的麦田间飞奔。
最近天气晴好,该市50万亩小麦迅速成熟,西部丘陵部分麦田已经开镰,全市马上就要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
收割机备好了没有?够不够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中有哪些具体举措?带着这些疑问,作为督导组成员,我们跟随苏国立组长一起实地查看。
很快到了约定地点,李中轶书记正在和村民交谈。
“这块地有60多亩,我们马上要从这里下地开始收割。”现场的一台大型收割机旁,农机手向我们介绍。
“今年收麦的同时,还要做好疫情防控,你们能不能理解?”我们向站在地头的农民询问。“能理解。乡里都要求了,每一块地收割时都要注重自我防护。这是为群众负责哩,既要把粮食收回家,也要进行疫情防控,做到安全健康。”朴实的话语、憨厚的笑容,流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
机声隆隆,颗粒归仓,卫辉市城郊乡麦收“战舰”在北码头村顺利起航。
“乡纪委已经进行多次监督检查,推动农机部门协调安排了56台收割机,这些机器对于全乡3.2万亩小麦来说,基本够用。另外,乡政府还与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建立了紧密联系,一旦需要,随时调配。”李中轶介绍。
“那就好。我们一定要强化对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协调统筹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两项工作稳妥推进、互不耽误。你感觉哪里还有短板弱项,咱们再督促下。”苏国立与李中轶交流着、探讨着,以期细而再细、实而再实,确保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不留空白。
“有一台外地收割机。”
“那必须去现场看看。”
在东码头村,一台来自河北衡水深州市河兰井村的收割机已检修保养完毕,静静地停在这里,等待不日的疆场驰骋。
“你好,你来这里多久了,生活上还习惯吗?”一声问候,瞬间打消外地机手的顾虑。“还好,我每年都来,这次已经来了一周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健康监测,一切都好,不影响下地收割。”他说,一定保证收割质量,做到低留茬、不漏籽,为卫辉粮食丰收做出贡献。
一路奔波,一身疲惫,一份责任,一场收获。
走遍城郊乡全部村庄,看到所有的收割机都已整装待发,外来收割机作业人员吃住防护规范,群众收麦心理自然平静,疫情防控意识增强,心中的疑问不解而散。
“卫辉市农机中心给您反馈下,6月1日北码头村四台收割机作业,收麦130亩。”返程途中,一条消息愉悦了督导组成员们紧张的身心,也预示着新的督导征程即将开启……(尹萌 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