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探索形成基层权力监督的有效措施,让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全面推行网格管理机制,拓宽监察覆盖广度。在65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全部推行“网格化”管理,聘请“网格员”担任村(社区)监察信息员,对网格内公开公示、民意诉求办理等情况实行全覆盖监督,及时发现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对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核查、早纠正,确保基层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让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优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找准权力运行角度。将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深化“55124”村级治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权力运行不公开、监督缺失、农村“三资”失控失管等问题。通过监督“显微镜”倒逼村(社区)干部牢牢把握权为民所用的原则,做到知责任于心,担责任于身,履责任于行。
探索试点提级监督机制,延伸监督触角深度。聚焦基层村(社区)重点难点问题,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关键点,积极探索开展村(社区)“提级监督”试点工作。通过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完善村“两委”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梳理近3年来提级监督村问题线索等措施,每月制定监督清单下沉监督,提级监督试点以来,已完成督导5次、反馈问题21条,倒逼村(社区)干部廉洁用权,以点带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深化干部清正廉洁机制,严肃换届风气的尺度。在“两委”换届期间,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对689名乡、村换届候选人进行联审联查,对换届问题线索快查快结,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对新选任的300余名村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做到教育在前,警示在先,筑牢清正廉洁根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红寺堡区纪委监委)